
本报记者 张紫汀 王昕力 屈原管理区,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投江殉国而得名。 翻开地图,区境东西承湘汨两水,北靠浩淼洞庭,内展坦荡湖乡,集湖光、山色、水韵于一体。在祖先的开垦锄下,这里有万顷良田、茂密山林、鱼池莲塘,素有“鱼米之乡”、“饲料之乡”、“养殖之乡”美誉。 4月的屈原,田野泛绿,绿树婆娑,空气如洗。屈原管理区负责人说,屈原优势在农业,潜力在农业,富民强区也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将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攻方向,着力在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上求突破,在“两型”建设上求创新,在打造通江达海新的增长极上求发展。 加快创新农业机械化向信息化升级 4月16日,在惠众粮油合作社一楼办公室里,一台电脑、一个大屏幕,直接连线室外生产区,耕田、机插、施肥等一目了然。合作社理事长,全国种粮大户、全国十佳农民阳岳球说:“哪一台插秧机插得不好,坐在家里就能及时纠正。用了农业物联网技术,足不出户便可在电脑上查看作物长势。”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现代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的一种网络。惠众粮油合作社将插秧机通过传感器与管理人员的智能手机对接,可以实时掌控每一台插秧机的插秧兜数和面积。这是合作社参与农业物联网建设,智能化管理的又一大飞跃。 20多年来,阳岳球靠种粮致富,成为闻名遐迩的种粮大户。2011年5月,他牵头组建惠众粮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经营水稻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入社农户达263户,占全区水田的1/6,居湖南种粮大户之冠。 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近年来,他先后投资680余万元,购置自动化播种流水线10条,建好了育供秧中心、烘干仓储中心、农机化服务中心,各类农机总动力达5600多千瓦,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阳岳球的种粮历程,是屈原管理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10年前10亩20亩的小打小闹,到如今2.3万亩大规模生产。他成了当地带动农民种粮致富的领头羊,屈原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11年开始,屈原管理区共投入农机专项资金2800万元,以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为突破口,大力引导农民推行机械化生产。目前,全区农民共购置插秧机486台,发展机插秧育秧硬、软盘35万个,实现早、晚稻机插秧面积10万亩。养殖业则实现自动喂料、自动饮水、水帘降温、畜禽舍空调、电视监控等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屈原每个农业人口生产粮食2.6吨、出栏生猪14.5头,均量居全省第一。全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5.1%,机耕、机收、机运率均达100%,居全省县市区首位。 “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农业才算起步。”但屈原管理区决策者认为,现代农业建设应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 近年来,该区投资5.2亿元,力推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电视广播覆盖率、农村居民电话通话率、乡村通宽带率均达到100%,形成“区有中心、乡镇有站、村场有点”的三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成为全省两个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示范点之一。目前,全区17个规模标准化猪场实行全程电子调频监控,标准化大棚实行电子监控,农产品加工厂企业实现视频监控。去年启动的新农村农业物联网建设,已在4个乡镇、5个大型示范农业基地安装了水文、 土壤、气候等监控监测设备,初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 物联网技术为屈原现代农业安上了千里眼。精准农业发展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每年可为农民减少直接成本投入700多万元,增收1000多万元,农业生产率提高2个百分点。 打造品牌标准化生产带动农业现代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3年,阳岳球与农户合作,在育秧大棚开展花卉、草莓种植。并参照台湾农业生产模式,投资600万元,精心设计建造惠众生态农庄,预计6月份正式投入运营。他胸有成竹道:“春育秧,夏养花,秋有果,冬种菜,四季有绿色!” 4月16日,走进生态农庄,只见钢架大棚整齐划一,水泥便道宽敞笔直,排灌渠里净水流淌,浏阳请来的苗木师傅正指导村民修剪檵木,来自山东的种菜能手忙碌在26个蔬菜大棚。育秧大棚里,草莓长势喜人,合作社种植户谢型发自豪地告诉记者:“阳岳球和台湾老板合作开发种植的‘免洗’无公害草莓,每公斤卖到了312元;‘岳球’牌生态大米,每公斤60元还供不应求。” 为何这么俏?生态品牌战略乃成功法宝。两年前,省质监局发布了惠众粮油合作社《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操作规范》等2个地方标准。在生产管理规范化上,阳岳球逐步形成企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粮食生产全部实行订单生产,从浸种、育秧、飞机植保统防统治、收割、烘干,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大米以无尘、无污染、无公害而出名。 由惠众粮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的“六统一”标准化水稻生产模式正在全区推广。实现“六统一”生产,不仅亩平粮食生产成本下降50元,产量提高100斤以上,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了粮食品质和质量,该合作社年生产加工的8000吨“岳球牌”生态优质大米受到消费者欢迎。 该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主任李明辉感慨:“通过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阳岳球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加工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支撑、以保证农产品质量为目标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解决标准化生产问题,农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屈原区坚持用标准规范农业生产、监测流程、提升品质,实现集约经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效益。 不仅种植业有了标准,养殖业的标准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从猪场到餐桌”的自繁、自养、自宰、自制、自运、自销的“六自”独立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标准化生产已覆盖500头以上的养殖户。特别是加大养殖治污力度,投入1000多万元,推行雨污分离、粪污治理,除小型沼气池外,还建有2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池10个,以沼气发电养殖场3家,装机容量300千瓦,集中处理较好解决了养殖污染难题。 标准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屈原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和农民创建名优新特产品,拿到一批畅销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目前,全区有6个公司、7个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个公司、8个产品实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正虹饲料和湘天科技被授予“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4个产品被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标”,5家农业企业通过IS09001和IS014001认证。 标准化的发展之路,有力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饲料、生猪、水产品连续十年质量安全抽检100%合格,也成功打造了市场品牌,树立了企业形象,拓展了销售渠道。 自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屈原区立足农垦特色,放大产业优势,突出生猪、粮食、高效经济作物三大产业板块,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和坚实跨越。 2014年6月,在农业部组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综合测评中,屈原在全国153个示范区中位居第21位,湖南省第1位。 2015年3月,农业部发布《2014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迈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数量达到20个,屈原管理区榜上有名。 近五年来,财政总收入由1.74亿元增加到3.49亿元;争取项目资金由1.31亿元增加到3.5亿元;湖南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创建成功,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屈原人都能够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9002元增加到15655元,开小车、住别墅在农村随处可见。 实践证明,屈原发展的优势在现代农业,通江达海实现经济跨越的主攻方向也在现代农业。 抓住机遇 “两型”引领新型工业化 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洞庭水乡,发展航运物流迫在眉睫。 位于营田镇的推山咀港,地处湘江下游主航道,自古以来就是湘江尾闾入洞庭湖的天然良港,能常年停靠2000吨级船舶,是平江、汨罗、湘阴三县(市)及常德、益阳、江西修水等地的水陆交通物资集散中转站,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近120万吨。 屈原管理区正围绕推山咀港口,全力打造区域航运物流中心。目前,推山咀港口项目已获省发改委对工可报告立项批复,规划新建2000吨级杂货泊位2个、2000吨级集装箱泊位3个,面积2.5万平方米的仓储及货运堆场、船舶制造企业1个,总投资2.5亿元。 在相距不到10公里的岳望高速施工现场,机声隆隆,工人忙碌。岳望高速屈原段全长8.45公里,总投资11亿元,已完成征地拆迁,进入桩基铺设阶段。2016年建成通车后,从推山咀港到长沙仅需半小时,港口服务区将扩展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大大提升推山咀港口在湘江内河航运物流上的优势。“屈原通江达海发展的特色在‘两型’,通江达海的承接地就在推山咀码头。”该区相关负责人称,在长株潭城市群“一心双轴双带”空间布局中,推山咀临港基地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屈原管理区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 2008年,营田片区纳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屈原管理区积极把握这一重大机遇,提出“强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建设,加快实现‘特强富美’”的奋斗目标。 经过精心论证,该区确定“双轴”、“双带”、“一区三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双轴”,即省道307,联系营田镇与汨罗城镇发展轴;县道X051,联系岳阳、湘阴的城镇发展轴;“双带”,即三洲河湿地景观带和湘江滨水景观带。“一区三基”,一区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基地指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航运物流临港产业基地、高新科技电子出口产品加工承接基地。 “保护就是发展,生态就是优势。”在屈原管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以创新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措施推动着“两型”建设。 招商引资上,做到“五个不谈”、“三个不能”:污染环境的项目不谈,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不谈,与民争利的项目不谈,免费赠地的项目不谈,违法违规的项目不谈;逢山不能搬、逢湖不能填、逢祖宗的文物不能动。 坚持绿色招商,扶持饲料、纺织、粮食深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传统“农业强区”正掀起一股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热潮。 总投资1.5亿元,集粮食仓储、烘干、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天下洞庭5万吨仓容项目进展顺利,一期工程预计6月底投入使用;投资上亿元,罗子国城遗址公园保护利用及配套项目进入实质性勘测阶段;集屈原文化、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凤凰乡屈子文化休闲项目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进入总体规划、初步建设阶段;鑫源新材料炭炭复合材料二期项目预计5月份正式完成…… 作为重点打造的百亿产业,屈原饲料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继续发挥主导优势,正虹科技、双胞胎饲料、湘天科技等国家及省级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一季度17家规模饲料企业完成产值16.46亿元,完成增加值4.9亿元,占全区比重均在50%以上。 1至3月,全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8%;规模工业实现利润0.85亿元,实缴税金1099 万元,同比增长67.5%;完成工业投资2.48 亿元,其中技改投资7123万元;新增6家规模企业。 素以“农”字彰名,以饲料和生猪产业打天下的屈原区,现代农业的触角纵深推进,新型工业潜流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