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讯 (彭勇 吴鹤辉)4月16日上午,在省会长沙参加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暨育插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现场会的100多名与会代表,来到屈原管理区,现场观摩凤凰乡汨江村水稻生产机械化生产。近日,在农业部发布《2014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中,迈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数量达到20个,其中屈原管理区榜上有名。 屈原管理区现有水田面积15万亩,常年早稻面积14万亩,农机保有量16910台套,总动力207166千瓦。该区自2010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全区上下通过行政推动、科技驱动、部门联动、大户带动和及早行动,推广集中育秧9万亩,机插秧 6.8万亩,分别占全区早稻面积的66.2%和50%,机耕、机防、机收、机运率均达100%。 据悉,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也是三大主粮中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的作物。如何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深入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切实转变水稻生产方式?屈原管理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样本”。 高位推动。近年来,该区以大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契机,把机械育插秧作为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考核,提高考核权重,加大问责力度。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2011年起,区财政每年投入500多万,对集中育秧和机械化插秧进行奖补。 科技驱动。该区实施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形成了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电子显示屏为终端,达到“区有中心、乡镇有站、农村有点”的农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启动了国家新农村农业物联网建设项目,在5个现代农业大型示范基地安装了水文、土壤、气候等监控监测设备。科技实力的提升,有力促进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 部门联动。该区通过明晰职责、整合力量抓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由农业部门主抓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培训、品种准备、秧田及大田管理等;由农机部门主抓机械操作的培训、购机补贴的落实、机械的推荐选购以及售后服务等;农办把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关和管理;由财政部门保障资金到位。四年来,全区合作社每年从银行贷款总额在2000万元以上。 大户带动。该区坚持以示范基地为样板,以大户、合作社为主体,每年确保创建万亩高产示范片5个以上、千亩核心区20个以上。一方面创新奖补机制,对主干道沿线的示范片创建全部实行机插秧的,除对乡镇奖励6万元外,另外早稻按200元/亩打包奖励给乡镇,机插秧早稻每亩补贴作业费50元,示范片外机插秧单季连片500亩的奖励1万元,对新购置的高速插秧机,每台价值15万元以上的,区财政累加补贴3万元,每台价值10-15万元的,区财政累加补贴2万元;另一方面,创新经营机制,农户将土地交给合作社入股,由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一条龙服务;合作社对未入社农户实行包种子、包育秧、包机插“三包”服务。目前,全区已有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38个、农机合作社31个,其中1000亩以上的8个、10000亩以上的1个。在大户的引领下,全区插秧机总数达528台,高速插秧机65台,机插用硬盘295万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