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4月,但屈原营田镇的王向君并不急着南下广州打工。“如今在家门口找个工作很简单,到村上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上查查,岗位一抓一大把。”王向君的自信并非盲目,这得益于屈原管理区率先实行的城乡统筹就业。 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诱人的创业就业政策、完善的就业创业保障……三年的考验已然通过,“湖南省首个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的荣誉也实至名归。 2011年10月,屈原管理区启动创建全省首个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试点,统筹城乡如何发展,屈原管理区大胆探索,精准发力,提出“就业政策一体化、就业培训集约化、就业服务均衡化、就业环境公平化”的新路子,并许下承诺:未来3年,要稳定6.22万人就业;使城乡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在全省起到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 3年后的今天,屈原并没有让众人失失望:三年来,屈原不仅在全省率先将就业、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延伸到村组,率先将就业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教育“合三为一”,率先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二为一,率先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率先将公益性岗位向农村延伸,还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73个,吸纳3500多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新增1035人次从事环卫、 交通协管等公益性工作,每个村至少安排了2名以上的农村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环卫、绿化等公益性工作。同时,聘请25名农林、畜牧、科技等部门专家组成创业导师团,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并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共培训2860人,培训后实现自主创业1586人。 一揽子统筹城乡就业措施的实施,让全区的就业创业成绩有了看点:一二三产业比例由41:32:27优化为32:36:32。截至2014年底,该区新增城乡就业15507人,城乡登记失业率由6.69%下降至2.8%;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累计新增1370户,年均递增42%,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203户,年均递增20%。 黄金乡滨联村青蛙养殖大户陈忠卫当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区人社局联合农业部门组织的牛蛙养殖培训班,后来开始试养,并获得了政府贴息贷款,“现在周边有十几户跟着我一起养牛蛙发了财,不少在外务工的同村年轻人都开始返乡创业和就业”。 受益的绝非陈忠卫一人,屈原管理区的劳动者基本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梦。前不久,屈原管理区区关工委、文明办、教育局对全区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全区仅有2户留守儿童。 本报记者 侯 勇 通讯员 蒋 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