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管理区牛蛙养殖大户陈忠卫的妻子霍卫兵回忆起兴家史,望着又黑又瘦的丈夫,深情地说:“我们这个家可全靠他。” 1997年,陈忠卫新婚后不久就拿定主意通过养殖生猪勤劳致富。没有钱建猪舍,只得从妻子的娘家、姐姐家等亲戚处借,千方百计建起了两间猪舍,并借由赊欠饲料款、猪苗款之途,开始了艰难的生猪养殖之旅。为了降低成本,他购买了一台粉碎机,自己配制饲料,最终兴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小型养殖场,养了上十头母猪,每年出栏肥猪100多头,挖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养猪风险大,回报低,生猪市场价格波动频繁,陈忠卫早就思考着转换产业。 2012年6月,经过慎重考虑,他下定决心另走一条新型养殖之路——养殖经济效益高的牛蛙,于是,他设法找到了在岳阳市云溪区养殖牛蛙多年、拥有丰富经验的堂兄陈云立,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并向他虚心求教。陈云立觉得堂弟说得非常有道理,决定全力帮助堂弟。在陈云立的帮助下,陈忠卫投资18万多元,在本村建起了两个各宽10米、长25米、含80个池子的养殖棚,购进种苗,全心全意投入牛蛙养殖工作。他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可观的收益,投产第一年,实现了毛收入32万元,纯利润14万多元。 看到养牛蛙收益好,黄金乡滨莲村及其附近的陈飞跃、陈超飞等人纷纷上门拜访取经。陈忠卫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都贡献了出来,帮他们择址建棚,一户接一户,不辞劳苦,不要报酬,并在技术、饲料、销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作为一名党员,一个乡村基层干部,他心中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乡亲们都能尽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他的影响带动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兴起了一股牛蛙养殖热潮,从2013年8月开始,陈飞跃等八户人家都加入到牛蛙养殖行业,共计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20个养殖棚,总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安置了当地富余劳动力23人就业。 陈艳伍回忆起陈忠卫对自己的帮助时,感慨地说:“没有陈忠卫,这次牛蛙养殖我可亏惨了。多亏了他把我从亏损边缘拉了回来。” 今年上半年由于成品蛙市场饱和导致牛蛙销售难。为了打开销路,及时把成品蛙销出去,6月26日清早,陈忠卫便乘车去了武昌与汉口两大市场,陈忠卫与老板软磨硬泡,套交情,摆困难。他的诚意打动了他们,签订了每天销售三万斤牛蛙的合同。6月21日,他又马不停蹄赶到了长沙马王堆市场,就这样,他通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终于理通了销售渠道,成品蛙成批成批地销了出去。到目前为止已经出成品蛙365吨,实现销售收入384多万元。 陈忠卫还有一个梦想:他希望在政府部门继续支持下能够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扶植更多的人养殖牛蛙,把牛蛙养殖打造成屈原经济的一张王牌,让产品行销上海、重庆等各大市场,畅销全国。 (杨 忠 郑壮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