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佳 田 震)为鼓励全民创业,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屈原管理区既在示范带动上做文章,又帮助创业者出点子、找项目、贷资金,优化创业就业服务,帮助城乡群众能就业、择好业。 进入夏季,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内,新一轮扩种计划已经实施,一望无际的绿色,昭示着生机与活力。合作社41岁的农民掌门人阳岳球自信地介绍,今后,他的发展方向将走向生态蔬菜与彩色水稻。作为一名新型农民代表,谁又能想到,十多年前他曾经下岗。2011年,屈原区建设10万亩优质稻基地育插秧机械化项目,看准时机的阳岳球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承包了附近几个村的5000多亩田地。 眼光看得远,步子才能迈得大,阳岳球告诉我们,惠众粮油合作社有会员236户,面积扩大到了2.5万亩,总投资2000万元,拥有各类现代化农用机械100多台套,包括2架农用植保飞机,以及投资1200万元新建的稻谷烘干车间,有固定员工28人,农忙时务工人员达400多人。 黄新建是惠众合作社的管理人,也是合作人,合作社成立时黄新建就把自家的20亩粮田流转给了阳岳球。他说,过去自己种粮一年下来总收入不过是2万元左右,流转给合作社后,除了土地租金外,每年可增加5倍的收益。 在屈原,像阳岳球这类带动群众就业的例子还很多。湛宋文和宋亮是两兄弟,2000年下岗后,萌生起自己创业的想法,找项目、看商机,2010年,两兄弟瞄准了屈原区没有上规模的电器超市这个商机,找到区人社、商务、财政等部门,申请贴息贷款、税费减免、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仅仅几个月,一千平方米的家电超市开张营业,经过四年的发展,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一千万,带动23人就业。 立足地域特点,屈原区成立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联席会议、目标考核、责任考评为主体的统筹协调机制,构筑“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统计报表一月一通报,创建工作督察组督促按时按量完成目标。 近三年,全区个体工商户新增1370户,年均递增42%,私营企业新增203户,年均递增20%。非公经济占全区GDP总量和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分别为60%和75%。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三年共新增城乡就业15507人,城乡登记失业率由6.69%下降至2.8%,背井离乡务工产生的社会治安、儿童留守等社会问题也顺势而解。
|